【中国巨龙新闻】2.97亿中国人,老了
《穿越低增期》专栏
笔记君说:
中国已经快速进入中度老龄化国家,且没有一个国家有我们这么多老人。
18天之前,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了《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亿人,占总人口的21.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亿人,占总人口的15.4%。
不过,老龄化程度排在我们最前面的,是日本,作为超级老龄化国家,日本在2022年,65岁以上人口就超过了3600万人,占总人口的29.1%,位居世界第一。
人口老龄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向我们奔来,人类正在经历10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年轻社会向老龄社会的转型。
面对老龄化,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做好准备了吗?需要匹配哪些条件和经验?对企业机构来说,这又意味着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空间?
早在1994年,日本老龄化率就已经到了14%,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程度,也就是说比我们早了27年。那么,这27年,他们尝试过什么解题思路?
今天这篇,我们把目光投向东边邻国。瞅瞅日本企业,在老龄化社会来的时候,怎么紧紧抓住“银发经济”机遇,发展养老产业。他们的养老服务怎么赢得老人欢心?企业发展和盈利又是怎么做到的?
一、“老去的日本”与全社会的努力
1.日本老龄化的现状
根据日本内阁府发布的《高龄社会白皮书》数据显示:
截至2023年,15岁以下的青少年人口比例仅为12.3%,20-64岁的劳动人口占比为59.3%,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则占比28.4%。日本的平均预期寿命持续增长,男性为81.4岁,女性为87.4岁,均居世界前列。
这些数据表明,日本正在快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年轻人口比例持续下降。
2.日本老龄化,挑战多多,机遇何在?
老龄化,让日本很头疼。
先说劳动力短缺。人老了,干活的人就少了。生产力难提升,经济增长也受影响。企业用工荒,制造业、服务业压力大。劳动力不够,用工成本就高。企业得花更多钱吸引人和留人。
医疗和养老负担也重了。老人多,医疗需求猛涨,国家、家庭医疗支出增加。老年病、慢性病,让医疗系统扛住了巨大负担。养老设施和服务需求大,政府和家庭的养老支出上升。养老院、护理服务和家庭护理需求一多,价格就更贵,社保保障体系压力大。
养老金系统也有压力。老人多领钱,而缴纳养老金的人在减少。养老金不够了,政府得改革。为应对老龄化,政府多投公共资源,财政负担重,其他公共服务可能受影响。
不过,也有变化。健康意识强了,老人更注重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市场上健康产品和服务需求多了。老人退休生活丰富,旅游、学习、志愿服务等,他们追求高质量生活,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老龄化挑战大,日本各界想办法。应对挑战,也带来新机遇。
3.日本应对老龄化,有招也有难
日本为了对付老龄化,那真是啥招都使。有的招管用,有的不管用。不管用的,都被淘汰了。留下来的,都是教训。我们学这些教训,就是“摸着日本过河”,能少踩大坑。
60 年代,老龄化率 5.7%。日本早早就开始琢磨了。1963 年,颁布《老人福祉法》。可没竞争,服务单一,还加重中高收入者负担。
70 年代,老龄化率 7.1%。接着改。1973 年,搞“老人免费医疗”。免费医疗受欢迎,但老人长期住院,医疗费暴增,搞成社会问题。
80 年代,老龄化率 9.1%。为解决养老钱不够,1989 年收 3%消费税,推“黄金计划”。没免费服务,老龄化代价,全社会负担。
90 年代,老龄化率 12.0%。钱缺口大。1997 年,消费税提到 5%,推“新黄金计划”,后来又提到 10%。
2000 年代,老龄化率 17.3%。日本终于推出“介护保险法”,介护就是给不能自理老人护理,这成为了今天日本老龄化社会养老体系中最重要的政策之一。
满 40 岁就得买介护保险,这不是医保。65 岁后还得买。太多老人要护理,钱不够。2022 年,12.3 万亿日元支出,保险只担一半,另一半国库、省级、市级财政出,还是税费来的。税费转移支付养老成本,最有效。
4.“银发族”商机多
换个思路看老龄化,能发现商机。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先生在其著作《后五十岁的选择》中提到“前银发”阶段。他认为企业该把 50 - 59 岁当目标,思考如何将他们转变为顾客。
另外,60岁以上还能够继续工作且生活可以自理的“活力银发族”也大有市场。
基于这个判断,大前研一列了好多“大前式银发经济新思路”, 像搞兴趣社团商业模式、逆按揭人寿保险、服务独居和“一人户”、被动银发生活城区……
笔记侠创始人柯洲在给大前研一新书《银发经济学:老龄时代的商业机会》写推荐的时候,总结了日本银发经济有10大商业生态及模式,值得我们借鉴思考:
1、就业援助/银发族人才派遣:在日本,65岁以上近一半选择再就业,中国有没有可能?
2、老龄人交流援助App:日本银发族同性&异性朋友少,因此产生了这个品类机会。那么,未来在中国,有没有老年版小红书的机会?
3、购物援助服务:由于老年人日常购物较为沉重的生活用品时颇为辛苦,因此催生了这项服务。那么,在中国,有没有美团+社区配送到家的服务机会?
4、生活自理服务:公寓社区、养老院,这个机会已经在了。
5、照护服务:比如陪伴外出、准备餐食、陪聊、上门美容理发等,还有照护AI和照护机器人。
6、临终关怀包括看病、住院、葬礼、墓地、供奉等。
7、医养:医美在下降,但是医养在上升,只有“养”并不刚需,加上“医”才刚需。笔记侠12月将去日本看的养老企业富士谷,就是综合了医养+生活自理服务+照护服务。
8、二手市场:老年人有很多可重复利用的旧物,有没有老年人闲鱼的机会?
9、金融产品:帮助老年人个人资产实现“钱生钱”,比如保险和补助金是否足够支撑生病等突发开销、老年公寓开支,然后将剩余的钱进行金融配置。中日这一代老年人从小被教育要辛勤劳动、努力节省,把多余的钱存下来,没有人教他们怎么花钱,所以不懂花钱享受快乐,反而手上资金充裕。
10、兴趣活动:比如钓鱼、远足、乘邮轮、养花、旅行等等。此类兴趣活动能带来大规模的经济效益。
11、面向“前银发族”(50-59岁)和“活力银发族”的前置服务。提前让这些人开始“第二人生”规划,开始逐步把他们转换为前10点的顾客。
当然,做银发经济不要只考虑赚钱,而应该贴近老人的生活,设身处地地思考怎么做,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永旺葛西店G·G Mall:从超市到“老人乐园”
我们来看看永旺葛西店。
早上 7:30,别的购物中心还没开门,可在日本东京这个购物中心,景象可不一样。
一小片公共区,好多人跟着音乐跳操。不远处书店,有人在翻书。同楼层咖啡店,有人边喝咖啡边看报。娱乐室里,男人们在下围棋。这些人都是中老年人,这家购物中心就是永旺东京葛西店。
1.专做老年人生意的购物中心
永旺葛西店 1982 年就有了,在东京都江户川区。2013 年,周围老人多,四楼改成面向 55 岁以上的“G·G Mall”,2016 年又重装了一下。
G.G(Grand Generation)一词源自日本作家小山熏堂,有“最重要、最高级”的意思。
起名就看得出对老人的尊重。设计理念是“一切从老龄人群出发”,把老人想做的事都搬进商场。
这一改,火了,“一转成名”,老人占七成,成了标杆。
2.量身为老年人设计每个服务细节
永旺葛西店可不只是四楼改了。对老人的关爱渗透到每一处。
老人起得早,这家店7点就开门,比别的店早两三个小时。一方面会组织45分钟左右的健身操课,另一方面还有 180 米健身步道,不受天气影响,老人能当晨练场。
墙上张贴定期更新的各种课程信息,方便大家了解和参与。
7 :15集体健身课开始,分两阶段,一小时左右。
在日本,老人爱早起聚会,一起锻炼、吃早饭或者买菜。这店就成了他们的地。
四楼不只是晨练场,还有文化娱乐。书店、咖啡店、乐器店,什么都有。乐器演奏室、运动室,也全。
据店长介绍,老年人颇爱这里的演奏活动,学习新的乐器,弥补年轻时的兴趣缺失,所以旁边的乐器行生意很好。
为了鼓励老年人的运动和参与,每天完成运动能打卡,累计兑换礼物和积分,用于去楼下超市消费用。
超市有经过专门设计与改良的购物车,比普通购物车轻30%以上,有万向轮,能挂包,方便老人。
超市的食物以小份装为主,少油少盐,品质上乘。店铺负责人表示,老年人饭量小,通常独自吃饭,也不能吃很多肉,因此他们更喜欢一次能吃完的小份装以及质量好一些的食物,价格稍贵一些也没关系。
商店的营销活动,也紧密围绕老人设计。
刚开业标语“人生后半场才有趣”。早上有早鸟折扣,每月 15 号“G·G感谢日”老人有额外折扣,卡也有专门给老人的,电子货币专用卡面向55岁以上人群有“G·G AEON Card”、面向65岁以上人群有“YuUYuU WAON”等选择,定制化营销令老年人获得明显的身份认同感,吸引老年人购物消费。
店里的音乐都是精心选的,代表了一代人的流行经典,勾起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卫生间有放拐杖的地方,避免安全隐患。还有基础医疗设施搬进了购物中心,让顾客免费体检。
3.把老人想做的事,都搬进商场里
永旺葛西店不只是卖东西,服务更是超贴心。
针对有能力或认知障碍的老龄者,有免费班车接送老人;有参加过专门培训的服务员和顾问;有康复中心。
想娱乐的,有可以随意试用的乐器行、工作室、教室,百多种关于围棋、跳舞、瑜伽、戏剧、料理、摄影、手工艺学习的体验活动。
有金融需求的,这里有各类金融机构的服务网点,提供储蓄、理财、贷款、保险等各类服务。
想玩科技的,咖啡店有电脑、平板等智能设备,可以尝试上网、阅读电子书。
有宠物的,有提供宠物照顾与美容服务的宠物店。
如此贴心,老人都说好,感慨“如果没有这家店,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靠着高黏度的社群化运营,月客流15 万,老人人群日均能待 3 小时,重塑了对购物中心的认知。
“商业的重心正在从物转移到人,商业的驱动力正在从流量转换为关系,商业的衡量标准正在从价值转为价值观。”
G.G Mall 就是例子。它从全新的视角审视了以往被忽视的‘银发’细分市场,发现老人需求,然后营造好愉悦且充实的环境,为生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从而和老人建立紧密的联系。
三、日本企业的做法,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和借鉴意义?
2020年,日本的老龄化进度,全球第一。但是中国正在迎头赶上。
这意味着什么?日本花了几十年漫长时间经历的老龄化社会进程,中国极有可能按下快进键,快到我们很难反应过来。
如果没有巨大的调整,2050年,中国的人口结构,将变成一个“倒金字塔形”。上面老年的占比,加上下面少年的占比,可能会接近中间的成年劳动人口。社会总消耗巨大。这将拖累经济增长。
日本是超级老龄化国家,而中国也已经迈进深度老龄化国家的门槛。
我们极度缺乏老龄人群服务经验,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在银发经济时代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日本的银发经济,也必然是中国未来的确定性趋势。
看看日本的过去,再看看中国的未来。很多商业模式和商业生态,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点思考。
1.日本养老院:“视人为人”的启示
在日本养老院,可不能把老人“约束”起来。什么是约束?国内叫“安全带”,日本叫“约束带”,把老人绑椅子上或床上。
为什么?怕老人白天从椅子上摔,夜里从床上滚,怕有危险。听着挺善意,但这可不是“视老人为人”。老人是老了,可没傻。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把人绑床上,限制自由,你愿意吗?在日本,约束老人得向政府报告。
养老院有句话:约束,是为了解除约束。不能提交解除约束的计划,是不能实施约束。
中国有些养老院,有没有孩子,这个老人的待遇就不一样。有孩子的,照顾得好,怕孩子找麻烦。没孩子的,可惨了,因为没什么后果。
但在日本,每个老人都有监护人。没子女,政府给安排。监护人会定期来看老人,大事得和老人商量。这才是“视人为人”。这才是人类社会进化方向。
2.洞察老人需求,做到极致
“老龄化”这趋势,谁都能看见,可趋势本身不值钱。看见趋势后,得深刻洞察顾客需求。
足力健创始人张京康说:老人,不是一个消费力差的“下沉”市场。老人,是一个需求独特的“差异化”市场。
他这么说,也这么做。
足力健调研老人的鞋,还研究老人的脚。去公园、菜场、超市,甚至家访,测上千双老人的脚,找到老人穿鞋的独特问题。什么问题呢?挤脚、磨脚、打滑。但光发现问题不行,得有解决方案。
足力健从七个维度分析老人脚型数据,然后解决问题。比如设计更专业鞋楦。老人鞋得单独设计鞋楦,比普通鞋宽,鞋头更宽,才合脚,从而研发出更专业舒适的老人鞋。
再比如填充更合理材料。鞋后跟设计了“U 形跟”,鞋垫后部翻起,海绵包脚跟,防磨。足弓有“足弓托”,分散压力,走路不累,还防崴脚。
还比如实现全方面防滑。年轻人鞋酷但不稳,老人鞋鞋底要大才稳。鞋头有防撞头,防绊倒。选鞋底材料得防滑又不能抱死,不然也摔跤。这可不是研究鞋和需求了,是研究老人生理结构、生活场景、行为数据、日常习惯。这才是调研和研发产品的极致。
3.商业向善,让夕阳更美
未来中国,可能有3亿老年人,有人说超三分之一人口都是老人。站老人角度想想,他们要什么?70 后、80 后老了,要什么?
老人精神上想要不孤独、不脱节、不掉队。这就得靠“商业向善”。
我们投身银发经济,不应该只考虑怎样赚钱,而应该无限接近老年人的生活,设身处地去思考怎么做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好多人一提“银发经济”,就想到养老地产、盖房子盖养老院。这没错,但想得不深。
老人是分段的,需求也分层。50 到 70 岁的“前银发族”“活力银发族”,要的可能不是养老院,是保持健康和活力。
有一组数据:
老人一年买四次运动装备,京沪阿姨一年出游三次,老年大学报名是招生人数的四倍,面向老人教育机构有近十万所。老人们会旅行、上大学、创业、再婚。
70 到 80 岁老人,身体有小毛病,要专业可穿戴设备和轻度照护。
80 到 90 岁,身体不好常生病,要专业医疗资源。
90 岁以上,可能迎来“百岁人生”,有的生病去世,有的寿终正寝。他们要临终关怀,一个慰藉。需要有人要告诉他们,如何优雅地与这个世界告别。
老龄化来了,需求机会不一样。多大机会?
超过20万亿的市场。
这就意味着得有更专业的商业力量加入。我们要思考改进的还很多。
比如有没有“老年版闲鱼”?有没有老人专属社交平台?有没有老人兴趣学习平台?商业中心能不能适老化改造,成老人聚会首选?
为照顾老人,所有事都值得重做,重做的速度,要更快,因为衰老的速度比我们想得快。
父母是,我们自己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