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道》中国神功——著名艺术家关玉良先生助力巴黎奥运特刋
周桃华華龍軒画馆制监
关玉良,著名国际艺术家,深圳大学教授。2022年被文旅部项目誉为“人民艺术家”,被誉为2019年工匠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建国六十周年60位杰出艺术家之一,奥运会艺术评审委员并作为北京奥林匹克委员会唯一授权奥运艺术作品巡展艺术家,同时作为91号奥林匹克火炬手参加奥运之火传递。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个人展览50余次艺术展;出版个人艺术专著和作品集30余部,他是九十年代突起的一位“重量级”艺术家,他以“无常规”的艺术创作理念思维达到了艺术作品的高峰,艺术创作领域广泛,自成一格,其雕塑、陶艺、重彩、水墨等艺术作品在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他是一位世界“新艺术”的探索者和苦行僧;他是一位行踪神秘、性格古怪的艺术狂人;他同时也是一位有着“大国崛起梦”,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中国艺术家。
读关玉良作品有感
邵大箴关玉良君是在80年代中期经受了美术界的“风暴”之后成长起来的艺术家,“85”青年美术思潮给予这一代人的影响有多重性:积极的,消极的,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等等。这不仅是因为思潮本身具有复杂的性质,还因为当时接受思潮影响的青年人在素质、修养上有很大的差异,造成他们从不同角度甚至从相反的立场去认识和理解艺术。当“85”风云消散之后,每一位参与者、旁观者要确立自己未来方向时,便显示出他们作为艺术家自身的特质、修养,他们对外界的感受能力和自身的创造能力。
关玉良似乎从涌动的新潮中,接受了追求创新的激情,但他理解的创新不是漫无节制的,而是有某种约束或更准确地说是受到某种规范制约的。两种力量在左右着他的艺术方向,前卫的和学院的。作为青年人,他的热情和闯劲偏向于前卫,作为学院的学子,他对古典传统和数千年来的中外艺术遗产相当迷恋。就是在这两种力量的推动下,他一步一步地在寻找自我,在确定自己的艺术理念和方向。他把艺术的两种路线加以调和、整合,并将自己身上特有的浪漫和激情融合其中,造就了他现在的艺术作风。他的作品不仅尺幅、体积宏大,而且其中形与形之间的组合,充满着动感和扭曲,很有气势,很有张力。关玉良有很好的写实基础,但他的创作不拘泥于写实而讲究表现。不同于没有经过写实训练的表现型画家的是,他的作品是具像的,属于“具像—表现”的范畴。
在他的艺术创造中,我们会发现有一种特别的空间感,这不仅是因为他作品的尺幅和体积占有较大的空间,而且还由于他作品的结构有一种在空间中延伸和扩展的张力。这是他特别追求的艺术效果,还是他内在感情或内心潜在意识的流露?我琢磨着,这两者兼而有之。当代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如何处理和占有空间,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当代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要求艺术语言(包括形式载体及其精神含量)作相应的变化,何况当代绘画、雕塑受到装置艺术挑战,更加强了其自身变革的迫切性。在这种情况下,关玉良所做的努力是很有意义的。
当代艺术进程中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充分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创造,发挥造型艺术语言的综合功能。狭窄的艺术分工不利于艺术家全面提高修养和发挥自己身上的潜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位艺术家都要面面俱到地掌握各种手艺,每位艺术家要根据自己的个性、修养和素质做出选择。关玉良是好幻想、爱探索的人,他的个性驱使他涉猎造型艺术的多个品种,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同时也显示出他的多才多艺。在当今世界艺术潮流中,“观念”受宠,“手艺”被贬。似乎艺术家只要有新的、不同于别人的idea,便成功了大半,而手艺在创造中被认为可有可无。
其实,艺术创造中一切好的思想、主意或观念都是应该寄寓在一定的形式之中,赤裸裸地或浅显地陈示观念的艺术很难有感人的力量。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之所以能拨动人们的心弦,正是因为创作者通过手艺创造的美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思想,它们有永久存在的价值。高科技提供的新媒材,推动了装置艺术的产生,并使它领当代潮流之先。但这并意味着传统形式的绘画、雕塑要被“消解”,要被边缘化。未来艺术必然通过两种途径向前推进,一是探索和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从事创新的尝试:一是利用传统形式,做“以古开今”的努力。这后一种类型运用手工劳动的艺术创造,因为与人的感情和人性的联系十分密切,在人与人之间关系日趋冷峻和严酷的现代社会,显得更为亲切和珍贵。
关玉良是迷恋手工艺的艺术家,他从绘画、雕塑和陶艺的创造中,获得无限乐趣,获得创造的激情与灵感,他的艺术信念和执着追求,本身是一种力量和美的显示。
在阅读关玉良作品时,还有一点感想,那就是人们在欣赏表现气势的作品时,常常也有一点不满足感,那就是欠缺一点细节的精致与精湛。确实,艺术家们的创造中常常存在着这种情况:此长彼短或彼长此短,很难求全。创造中的某些片面性或许正是其艺术特色所在。